宝宝会走后,需要更多自我表现, 妈妈得让宝宝充分展示他的社交能力 作者:Toni妈妈 宝宝自从会独立行走之后,他就开始享受一个更大更自由的空间。这时候,宝宝开始渐渐展示他的社交能力。有专家称,宝宝1 岁半以后,他的“自我中心”思维会逐渐向“社会化”思维转化,这个社会化思维表现在哪里呢? 我想,这是宝宝更强大的自我意识的出现吧。
模仿,是幼儿期的重要生存技能 当宝宝刚会独立行走,你会发现他的模仿能力猛增。比如你在家里做任何事情,他都喜欢模仿和参与。如果你扫地,他会抢下扫把,自己扫地。如果你读报纸,他会抢过报纸,做出一副看报纸的样子。 如果你阻止他,认为他是个捣蛋鬼,那你是扼杀他的存在感。如果不阻止他,这又太浪费时间。有一次我说:“宝宝,让妈妈先扫地好吗?妈妈扫完后,宝宝再扫一次,检查一下妈妈有没有扫干净,好不好。”没想到宝宝居然同意了。等你把扫把主动交给宝宝,他不仅表现得很懂事,也很自信。 原来,家长不破坏宝宝的参与,就是在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。如果你做的事情有危险,或者你很忙,可以派给宝宝做另一件“零活”,绝对不要打击他模仿你的积极性。 生活中,参与和帮忙,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。而模仿更是一种强大的生存技能,宝宝学会的速度越快,对他日后的成长更是受益多多。 Toni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,特别喜欢模仿比他年纪大的孩子。 有一次,有个小姐姐主动拉他手,两个孩子手拉手走来走去。他觉得很有趣。大人在边上也是大声叫好。很快,他就主动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,非常喜欢这种手拉手走来走去的游戏。 孩子们喜欢学样,有孩子坐在那里,没多久,其他孩子也会围坐到他身边。 Toni看到有孩子坐在地上,他会马上坐到地上,如果对面的孩子摆摆腿,他也会在地上摆摆腿。这时候,家长不要去干预,不就是脏了裤子嘛,要知道这两个孩子正在用他们的社交语言在交流呢。 这种彼此模仿的游戏,是他们的社交方式,能让孩子之间产生亲密感。

安全感,是宝宝的社交基础 初次带宝宝到户外玩,宝宝会特别粘人,动不动就要妈妈抱,抱起来就不肯下来。宝妈只有抱着宝宝,给足满满的爱,宝宝也会安静下来。宝宝可以放心的去面对外面的世界,来源于妈妈给予的关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安全感。安全感是宝宝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力量来源。 在宝宝的社交初期,妈妈要紧跟宝宝,不停地鼓励和肯定宝宝。只要宝宝进入小朋友圈子,已经玩成一片的时候,妈妈就要和宝宝保持适当距离,不要让宝宝的视线老聚焦在妈妈身上,给宝宝空间,让宝宝自己去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,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。如果爸爸妈妈在场,距离太近,即使不说话,也会有干预,宝宝会习惯性只和爸爸妈妈玩,那么出外社交的意义就丧失了。
让宝宝在户外完成更多的任务 到陌生环境玩,宝宝肯定会胆怯被动,喜欢独自玩耍,或者只和家人玩耍,有时候宝宝坐在手推车上,把妈妈解开的搭扣再扣上,以示拒绝合群。Toni是家里的独苗苗,加上居住的楼层太高,下楼到户外玩的次数太少,显得特别内向,不合群。 当时我为了让宝宝自己爬下手推车,故意离开他,和小朋友在一起,他还是不肯离开手推车。后来我给他换了尿布,要求他把尿布扔到垃圾箱去。这是Toni常做的家务事,一听到我这个命令,他习惯性地爬下手推车,我带他走向垃圾箱,他很自信地扔掉尿布。这时候,边上的行人都在夸他,Toni顿时自信起来,开始主动到小朋友中间玩。 原来指派宝宝在户外完成任务,还是宝宝对陌生环境的破冰术。之后,我带宝宝去陌生地方,都会指派他完成一些任务。比如帮妈妈扔垃圾;比如帮妈妈照顾这个小弟弟,别让小弟弟跑到人行道上去;或者到公园对面捡片叶子回来。诸如此类任务,宝宝完成后,妈妈大声称赞,于是宝宝会挺着小胸,自信满满地进入小朋友的圈子。

和大人分享是迅速增强宝宝社交自信心 在家里,每个妈妈都会鼓励宝宝把食物分给每个家人,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分享的领域更广泛,比如让宝宝戴爸爸的围巾,让外婆玩宝宝的电动车。让宝宝习惯与家人玩“分享”的游戏。这样,宝宝在和小朋友一起的时候,会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。
出去玩,许多宝宝都会带件玩具,和其他孩子互换玩具。许多妈妈陪伴宝宝的时候都会带上食物,可以让宝宝把食物分享给其他小朋友,甚至让宝宝告诉其他孩子,这是什么食物,这是什么玩具,如何玩等等。尽量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有更多内容。这也是有意识地在培养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。
除了与小朋友的社交分享,有时候妈妈多带宝宝进入大人的社交圈子,鼓励宝宝与大人朋友进行“分享”。我发现Toni得到妈妈朋友的夸赞之后,自信心大增,如同我们分享成功人士的经验一样,都会受到莫大的鼓励。宝宝再和小朋友一起玩,他会更加积极主动。有一次,Toni主动将自己心爱的跳跳马,拿到一个小朋友身边,示意小朋友来骑跳跳马,并且教对方怎么按响音乐。这个进步让我非常惊讶。 |